白茶,又称福鼎白茶,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。
因其成品芽头肥壮,满披白毫,如银似雪而得名。白茶生产最早是由福鼎县首创的,因此
又称为福鼎白茶。该县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——福鼎大白茶,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,是制茶
的上好原料,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。白茶采摘鲜叶后,不炒不揉,尽现原貌,自然萎凋,
绝无添加,均堆发酵,隔火烘培,手工拣剔。
关于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,茶学界有些不同的观点。有人认为白茶起于北宋,其主要
依据是白茶最早出现在《大观茶论》(成书于1107~1110“大观”年间,书以年号名)中。
其中,宋徽宗(赵佶)有一节白茶专论,曰:白茶,自为一种,与常茶不同。其条敷阐,其叶
莹薄,林崖之间,偶然生出,虽非人力所可致。有者,不过四五家;生者,不过一二株;所造
止于二三胯(銙)而已。芽英不多,尤难蒸焙,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。须制造精微,运度
得宜,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,它无与伦也。浅焙亦有之,但品不及。宋代的皇家茶园,设在
福建建安郡北苑(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)。这里说的白茶,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
白茶。《东溪试茶录》(文中说建安七种茶树品种中名列居前的是"白叶茶"),也有观点认为
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,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茶叶制作方法上来加以区别茶类的,因白茶
的生产过程只经过"萎凋与干燥"两道工序。百度百科上说: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
《茶经》七之事中,其记载:“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。”陈橼教授在《茶叶通史》中指出:
“永嘉东三百里是海,是南三百里之误。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(唐为长溪县辖区),系白茶原产
地。”可见唐代长溪县(福建福鼎)已培育出“白茶”品种。因其仅有名称,能否作为起源证据
还有待进一步商榷。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,因为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
用价值后,为了保存起来备用,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,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
诞生。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。他发表的《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》一文中提
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, 2009年考古学家在吕氏家族古墓中发现了一千多年前的白茶似乎进
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。